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石家庄地铁线路图-最新地铁规划图,路线图,交通图,运营时间,时刻表-石家庄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5年,新中国首次授予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这些叱咤风云身经百战的将帅之中,只有一位女性,犹如战场的花木兰一般,毫不怯场地站在众人之中。

  她就是李贞,在当年被授予了少将军衔,这份殊荣,不只是在新中国,即便是在上千年的封建王朝时期,也是极为罕见的。

  可李贞并不以此为傲,她反而还是过着自己曾经的生活,对她来说,自己本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自然还应该紧挨着群众。

  直到1990年,这位新中国的传奇女性,走完了自己光辉的一生。当人们在清点她的遗物之时,无不大为震惊,失声痛哭。

  1908年,李贞出生在湖南省的一个贫困家庭,家里仅有的两亩薄田,却要供养6个孩子,父亲还早早地离了世,生活的重压使母亲和她的六个姐妹根本喘不过气。

  母亲没有什么太大的文化,更无力供养她们姐妹六人读书,如果不想跟着自己活活饿死,那就只能把她们送去别的人家当童养媳。

  这在当时的旧社会是很流行的一种做法,社会的贫穷落后,使得百姓们不得不想尽一切可以活下去的办法。

  先是李贞的几个姐姐接连被送走,很快,6岁的她也难逃命运的安排,被送到了一户姓古的人家。

  只是古家并没有珍重这位未来的“儿媳”,反而就像是使唤丫鬟一样,将许多繁重的体力劳动统统交给了李贞,那些日子可以说是她最为黑暗的一段时间。

  虽然可以勉强地填饱肚子,但是“娘家人”对她的迫害要远比饿肚子还要难受,动辄地打骂李贞已经记不清遭受了多少,但她依旧没有被压垮,她觉得未来的生活是有希望的。

  1926年,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李贞虽然是第一次听到“革命”这个名词,但直觉地认为,这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时机,她果断地加入了革命之中。

  当时的永和镇刚成立了为妇女翻身求解放的妇联,李贞便立马和同乡的几个小姐妹结伴前去参加,只是当时登记的时候犯了难。

  原本李贞的父母之前并没有给她起名字,只是以“旦娃子”天天喊着她,这样的名字自然是没有办法进行登记的。

  略加思考之后,“旦娃子”便给自己取了李贞这个新名字,意味着自己对革命的忠贞不贰。而李贞也用后来自己的一生,证明着自己当初的志愿。

  李贞加入妇女协会后,便因为能力出众担任了乡妇女协会委员长,只不过好景不长,1927年反动派在湖南发动了“马日事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

  湖南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中央在湖南的组织和革命力量都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李贞自然也是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古家害怕受到牵连,也连忙与她解除了婚约。

  不过这对李贞来说也是一件幸事,她终于摆脱了旧式婚约的束缚,冲破了封建的枷锁,可以更为自由地为革命事业献身。

  后来八七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回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准备攻克浏阳,李贞当时也立即参加了浏东游击队。

  起义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比较顺利的,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当时城里的敌人过于强大,而我军的军备和战斗力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受到了敌人的严重打击。

  在其中的一次战斗中,游击队被包围在了一个叫祖师崖的地方,面对数倍于己方的兵力,游击队员们依旧誓死力搏。

  李贞更是拒绝了队员们想要将她先护送出去的好意,因为此时的她,已经怀有身孕四个多月了。

  当看到游击队员们一个个为革命牺牲的时候,李贞他们也感到突围彻底无望了,而敌人在此时也开始运用心理战,叫嚣着要抓活的。

  李贞和仅剩的几名游击队员不愿意受此屈辱把心一横,纷纷舍身跳崖,绝不让敌人抓到活口。上天还是眷顾了李贞,她被崖下的树枝挡住没有丧命,腹中的孩子却因此流产了。

  1934年,由于当时指挥上的错误,导致我军虽然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却依旧没能够突破敌人的“围剿”,革命再次陷入低谷。

  中央军委命令红六军退出湘赣苏区,准备西征,西征当时的主要领导是任弼时等人,就在队伍准备起身的头一天,组织上找到了李贞,并希望她能留下。

  原来李贞的三妹即将临产,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李贞无疑是最好的人选。可李贞并不愿意就这么留下来,在她的心里革命的事业更重要,况且也不是除了自己就没人照样妹妹了。

  面对组织上的反复劝说,李贞也始终不愿意妥协。为了坚定自己的信仰,李贞直接去找了任弼时,开口问道:“弼时同志,你说说,当前是打仗重要还是照顾妹妹重要。”

  “那既然是打仗重要,就应该让我和部队继续在一起行军打仗,妹妹那边自然有旁人照顾。”

  任弼时知道拗不过她,便同意了李贞的请求,但是也深深地被眼前这个女子的性格给打动了。考虑到李贞现在还是独自一人,便想要给她介绍个可靠的人,解决婚姻大事。

  后来也是由任弼时的夫人做媒,李贞与当时红六军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相知相爱,两人在次年也结了婚。

  虽然是新婚,但是当时的时局并没有办法让这对新人过上稳定的生活,在那年过草地之时,李贞又怀上了孩子,这实在是让人既高兴又担心的事情。

  一个女人,一个怀了孕的女人,究竟要拥有怎么样的意志才可以跟得上部队前进的步伐。李贞对革命的忠诚和信仰程度感染了当时的许多人,人们都纷纷赞叹着这位伟大的女性。

  当时同行的还有许多年轻的战士,要知道即便是他们都很难扛下这种磨难。有许多人在行军的路上就因为天气的变幻无常得了伤寒病,持续地发着高烧。

  可部队的脚步不能停下,只有走下去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但这些病员们又不得不找人来照顾,然而现在许多人自己已经是自顾不暇了,谁又能伸出手来照料他们呢?

  又是李贞,她主动担负起了照顾他们的生活,让他们住进自己的帐篷里,悉心照料,忍着饥饿将自己的口粮留给这些病员们。

  当时过草地的时候任弼时曾经给过李贞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她却一直视作珍宝,即便是生病了也不舍得喝,可当队友生病之时,她又立马贡献了出来。

  草地还没有走完,李贞腹中的胎儿便呱呱坠地了,早产儿的健康风险本来就很大。更何况当时艰苦的条件与较为落后的医疗卫生,孩子不久便夭折了。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产后没能得到足够的休息,再加上风寒的侵袭,李贞从此也丧失了生育的能力,不过两夫妻并没有感到太大遗憾。

  因为他们虽然失去了亲生骨肉,却也收养了许多烈士遗孤。这些孩子虽然不是他们亲生的,但是流淌的鲜血却和他们是一样的,是革命的后代,那便是他们的孩子。

  李贞久经炮火硝烟,参加了许多场战役。抗日期间,她还参加了雁门关伏击战、百团大战,甚至曾协助过白求恩大夫开展工作。

  李贞后来还曾在抗大学习,担任了八路军妇女学校的校长。虽然不是处于战场的一线,但是她也并没有丝毫懈怠,继续发扬着自己的革命主义精神,努力建设着。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甘泗淇被任命为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李贞任志愿军政治部秘书,他们夫妻二人再次并肩作战。

  李贞夫妻二人的英雄事迹,那些志愿军战士也听过不少,现在看到他们夫妻本人,心里也是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虽然现在是转换了阵地,来到了异国他乡,但是李贞却依旧秉承着自己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她工作的努力得到了当时中朝两国领导的赞扬。

  当时朝鲜的最高领导人金日成还亲自接见了李贞,为了表彰李贞的功绩,特意授予了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朝鲜战争结束后,李贞夫妻二人再次回到祖国,也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的亲自接见,表彰了他们高度的革命忠诚和国际主义精神。

  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南海举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仪式,李贞作为唯一的女性,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虽然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女性只有李贞一个人,但是她所代表的却是从革命战争开始一直到新中国建立,无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巾帼英雄们。

  1980年的时候,李贞的级别定在了大军区副职,按照她的资历,她是完全可以过上衣食无忧,而且相对惬意的生活。

  可李贞依旧住在自己原来的房子里,每当有亲朋故友三五成群地来看望她时,发现会客室根本是挤得坐不下,大家纷纷劝她搬到组织给她的更大的房子里住。

  李贞却不为所动,声称在这里住习惯了,不愿意给组织添麻烦。她的房间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沙发不知道用了多少年了,早已是破败不堪,几把椅子还是当年从湖南搬来的。

  对李贞来说,这些东西还可以用,即便是坏了修一修,补一补,也是可以的,扔掉了怪可惜的。就这样一直到1984年,李贞才在组织的不断劝说下搬到了军职干部楼房。

  当时国家对于这些革命战士的遗孀是有生活补助的,更何况李贞自身便是优秀的革命战士,可她却从来不收国家发给她的生活补贴。

  “我的钱够花了, 感谢组织对我的关心, 请组织上把这些钱用来照顾那些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志。”其实李贞自己又何尝不是有困难的同志,可她的心里想的依旧是别人。

  1985年,李贞有再次向党组织和军委提出辞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军队的职务,她觉得自己如今已经年龄太大了,没有什么能力再给国家做贡献了。

  这种高风亮节的做法,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虽然李贞从中央退了下来,但是她却把对国家的爱全部灌注在了收养的孩子们身上。

  因为李贞坚信这些孩子一定能够继续为党和国家做贡献,即便不是自己亲生的,也没有关系,只要还在为中国的事业不懈努力着,那便是自己的传承。

  如今,这些当年的孩子也都被抚养长大了,他们也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也全都继承了李贞那难能可贵的品质,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为国家做着贡献。

  1990年3月11日,女将军李贞因病治疗无效,在北京逝世。人们在清理李贞的遗物时,发现这个参加革命六十多年的女将军,真可谓是“一贫如洗”。

  四把用了十五年的旧藤椅,一个跟随了自己四十年却依旧不肯更换的行军箱,一万余元人民币,贰仟伍佰元国库券,以及战争年代积攒下来的两根小金条。

  李贞没有想过将这些钱留给子孙们,而是在遗嘱中将两根金条分别捐赠给自己和丈夫的家乡,用来发展教育事业,她坚信教育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

  至于其他全部存款一部分捐赠给少年宫,一部分作为自己的党费,上缴给国家。李贞这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也做出了太多的贡献。

  风雨飘摇的前半生,丧子丧夫,李贞依旧屹立不倒,因为她信仰坚定,因为她无私无畏。这位女将军虽然已经去世数十年了,可她的精神必将永久流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字: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