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石家庄地铁线路图-最新地铁规划图,路线图,交通图,运营时间,时刻表-石家庄地铁网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衡量商品价值的功能。商品值多少钱,钱说了算。实物货币时代,钱不仅是社会财富的记账符号,钱本身必须得具有价值。稀缺才有价值。不管是人类渔猎时代的牲畜、部落时代的贝壳,以及早期国家时期的贵重金属,这些货币的替代物都因为稀缺才被人们选为货币。信用货币虽然本身可以没有价值,但每张纸币或者数字货币、虚拟货币都对应社会财富的一部分,对应的量有多少决定信用货币的价值。

  问题来了,在古代实物货币时代,钱既然本身具有价值,怎么体现价值呢?商品的价值由价格体现,钱的价格是多少呢?钱值多少钱,谁说了算?这样,因为钱本身的价值也需要度量,就自然引导出了利息问题。简单地说,利息就是钱的价格。

  舀鼎是西周青铜器,舀鼎铭记录了公元前900年西周的史实,其中记载抢禾打官司,判令按禾的价值的一倍偿还,如果第二年不偿还,又要增加一倍。经济史学家彭信威认为,这里的一倍,“可以看作利息”。那么,中国最早的借款年利率为100%。①

  意思是人民向官府赊欠钱物,用于祭祀的贷款期限为十天,用于丧事的贷款期限为三个月。泉府赊贷,是中国最早的政府信用。

  这里的“以国服为之息”,按照东汉大经学家郑玄的解释,意思是利率按国家税赋政策执行。郑玄认为周朝的田赋根据纳税人租种国家的土地远近有所不同,从5%——20%不等。

  古代的税赋包括税、赋、徭、役、贡等等,很难算得清楚。《孟子•滕文公上》说,“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仅仅田赋的税率就达到1/9,约等于11.1%。泉府赊贷期限最长为三个月,那么折算年利率应当高于这个数值,姑且作为西周的官方年利率的下限。

  当时人们贷款主要用途是购买种子、粮食,甚至用于支付税赋,以当时人们的年收入想要承担11%以上的年利率,其实很难。

  考察民间借贷,利率更是高得惊人。在《管子》一书中,借贷利息从2分、5分到翻倍都有。《墨子》记录“收粟米、布帛、钱金,出纳畜产”,到期以后“皆各以其贾倍偿之”,也是翻倍的利率。

  约公元前3200年,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巴比伦王国出现在今天伊拉克最南部,人类最早的文字和信贷相伴而生。楔形文字陶片记录了大量从公元前2400年到公元前1600年之间的贷款记录,这些贷款合约通常都要求支付利息。这应该是人类最早的利息记录。

  在当地使用的苏美尔语言里,利息的本意是羊羔,指佃户要向地主上交羊羔,作为土地放牧的报酬,相当于放牧费。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巴比伦的官方利率为:白银贷款利率20%,大麦贷款利率33.33%。

  从公元前1000年开始,贷款的概念传播到整个中东地区,接着传到希腊。希腊的年利率为12%,早期罗马人也完全效仿。③

  关于货币的起点到底是牛羊、贝壳这些自然货币还是借条,学界一直意见不统一,但有一点大家意见一致,就是借贷早于货币产生。人类早期还没有文字、没有货币的时候,刚刚产生了私有财产,就有了借贷。借贷产生以后,也就同时产生了利息。那么,利息同样早于货币产生。

  古代的高利率说明当时的资金供应相当紧张,这自然使得更多的有钱人利用资金赚取利息收益,形成一个食利阶层。战国时期,富人放款赚利息很普遍,《战国策•齐策》里面有篇着名的文章叫《冯谖客孟尝君》,说的是门客冯谖为齐国公子孟尝君收债的故事。

  借条一分两半,双方各拿一半,还钱的时候借条合在一起核实真假,连本带利还款两清。冯谖见了债务人,就把借条还给别人,假传孟尝君的命令,免去所有债务,把借条全烧了。百姓高兴得喊“万岁”!

  免去债务,老百姓为什么这么高兴?在《史记》的《孟尝君传》中,司马迁说出了原因:“贷款者多不能与其息。”大多数贷款人还不了钱!说明利率太高。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经济初步形成,高利贷十分猖獗,对半甚至翻倍的利率,造就了一个食利阶层,同时也让千千万万的平民沦为乞丐。孟尝君每年利息收入达到十万钱。

  现在我们都知道,利率的高低反映了资金的供求关系,反映了资金的使用成本,这本是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内在性质,但是,货币的另一面显示出了伤人的特点,货币的价格带来的资金收益会加大贫富差距,加剧社会分化。

  正常情况下,井田制废除以后,田租的负担一般达到四成到一半,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晚清民国时期。在齐白石、胡适等人的自述回忆中,都是这个比例。税的比例最好的盛世例如汉代文景之治时期十税一到十五税一,其他时期只会高不会低。所以,孟子在《梁惠王上》中说,当时的农民种田的收入需要达到百亩以上才能解决温饱。

  没有那么多田地的一般农民,基本上就是在生死线上挣扎。真没法子了,就得找地主借债,于是,金融剥削的绳套正等着农民往里钻。

  高利率贷款的残忍程度,让孟子在《滕文公上》中记录下来农民借债之后还不了的结局,“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家产被夺,沦为乞丐。

  ③戈斯曼,罗文霍斯特《价值起源》24页、30页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

关键字: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